好书推荐:被讨厌的勇气
- AlphaMedEdu
- Oct 26, 2024
- 4 min read
原创 October 2024 AlphaMedEdu

阿德勒、弗洛伊德和荣格被誉为心理学三巨头。尽管阿德勒与弗洛伊德是同一时代的人,他们的观点却截然相反。弗洛伊德专注于过去的经历,认为我们的现在状态可以追溯到以往的创伤。例如,一个人表现出孤僻的行为,可能源自他童年时期的心理创伤;而一个人性取向的形成,可能与早期的性虐待经历有关。从这一角度看,我们的现在和未来在很大程度上被过去所决定,过去的经历是无法改变的。
相较之下,阿德勒则更关注“目的”而非“原因”。他认为,一个人表现出孤僻行为的背后,可能是为了获得父母的关注;愤怒的表现则是为了控制他人;而拖延行为往往是为了避免失败。阿德勒的目的论强调,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可以用这种目的论来解释, 同时我们的行为是由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所驱动的。相同的童年创伤,有的人用来为失败的生活辩护,而有的人则借此理解父亲的苦楚,从而改善家庭关系。阿德勒的观点积极向上,这种思想在许多影响深远的著作中得以体现,例如戴尔·卡耐基的《如何赢得朋友和影响他人》、史蒂芬·柯维的《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》以及鲍勃·普罗克特的《改变你的思维方式,改变你的人生》。
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这本书以阿德勒的哲学为基础,探讨如何生活得更幸福。首先,它提倡抛弃弗洛伊德的原因论。我们常常把痛苦和不如意归结为过去的某种原因,例如父母的影响、上司的要求或过去的失败。这种归因虽然能给我们带来安慰,因为它让我们觉得痛苦并非完全是自己的错,但如果过于纠结于原因,我们就无法向前迈进,也难以实现自我成长。而原因论否定了人类的能动性,真正能决定自己生活的人只有我们自己。过去已经过去,未来仍然未知,我们能做的,是活在当下,享受此刻,并勇于改变现状。阿德勒认为,人类生来就需要改变。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有自卑感,也会追求优越感。 我们出生时是无助的婴儿。我们都想逃离这种无助的状态——这就是对优越感的追求。这种自卑感和对优越感的追求可以刺激改变的勇气,以及健康的奋斗和成长。 改变需要勇气,但不改变则会导致失望。
在追求改变的过程中,我们需要设定两个目标:一是自力更生,二是与社会和谐相处。此外,良好的社会关系也至关重要,主要包括工作关系、友谊关系和家庭爱情关系。阿德勒认为人际关系是所有幸福和不幸的根源。而要改善人际关系,最重要的是明确任务的界限,避免干扰他人的事务。如何分清任务呢?首先,需要识别任务归属。例如,学习是孩子的任务,而非父母的。人际关系中的冲突往往源于对他人事务的干扰,妨碍他人履行其责任会使生活变得困难。
在亲密关系中,保持适度的距离同样重要。我们可以信任伴侣,但他们如何回应我们的信任是他们的任务。如果我们试图控制伴侣的行为,便会干扰他们的任务。重要的是,不干扰并不等同于漠不关心,我们可以随时提供帮助,但不应干扰他人。这种界限感使我们能够在关系中保持健康的距离。
对他人认可的渴望往往表明我们未能明确任务的界限。如果我们总是寻求他人的认可,就会不断揣测别人的想法,试图迎合他人的期望。这不仅难以实现,更会剥夺我们的自由。真正的自由在于过好自己的生活,即便这意味着不被他人喜爱。喜爱或讨厌我们是他人的任务,与我们无关。同时,我们也不应期望他人满足我们的期望:他们的选择是他们的责任,而非我们的。这也是《被讨厌的勇气》书名的由来。当我们拥有了“被人讨厌的勇气”,也就获得了自由。
最后,阿德勒认为,真正的快乐源自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贡献感。没有人能真正孤立于社会之外,社区可以是两个人、一个家庭、一个工作单位,甚至是整个人类。要建立社区感,我们需要做到三点:自我接受、对他人的信任以及贡献感。自我接受意味着认识并接受自己的优缺点,勇于改变可改变的,同时也接受不可改变的。对他人的信任是相信他人是我们的伙伴,而无需担心被利用。贡献感则是意识到自己的价值,并能够为他人和社区作出贡献。阿德勒认为,快乐是一种贡献的感觉,源于能够帮助他人并对社区产生积极影响。
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由日本作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文武共同撰写,已经售出3百万多本。这本书相对容易阅读,但是需要时间来消化和真正理解。通过学习和探讨阿德勒的哲学理论,我们可以学习如何生活并获得真正的持久幸福,而不必担心过去或未来。
Comentarios